基本簡介
樂器本調為C調
譜號:高音譜號,不移調記譜。
由笛頭、笛身和笛尾結構組成。
樂器特色:清新、透徹,高音活潑明亮,低音優美悅耳,廣泛應用於管樂隊、管弦樂隊和軍樂隊。
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和室內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,屬於木管樂。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椰木製,現代多使用金屬,比如普通鎳銀合金或專業型的銀合金等,長笛的發音原理較其它樂器特殊一些,它是由吹孔處產生連續性正負壓的壓力變化激發氣簧而發聲,因此入氣端外型曲度與吹口孔內緣所夾角度有相當的影響。
歷史
根據記載,長笛起源於歐洲,起初被稱作橫笛,早期的長笛是用喬木科植物的莖製成,豎著吹奏,後來改用木料製作,橫著吹奏。到了18世紀末,19世紀初,隨著工業發展,開此使用金屬材料製作長笛。1847年,德國人波姆經過多次試驗,研製出了更符合科學原理的帶有機械傳動裝置的長笛,在音準、音色、音量及音域等方面都比早期長笛有了不同發展。在海頓時期(1732-1809),長笛已成為交響樂隊中的固定樂器,在交響樂隊中,長笛一般採用雙管編制,在近現代的作品中,也有四管編制的配置。
在古典時期,對長笛加以整修與改革,將圓柱型管身改為圓錐形管身,並按上了許多按鍵。著名的長笛改革者波姆(1794-1881)是將長笛的構造趨於完美,他從改革長笛指法和音色開始,把笛管由圓錐形改回圓柱形,並規定了笛管的粗細及音孔位置,加裝音鍵機械聯動裝置(例如A音孔與bB音孔相連)來調整音準、音色、擴大音域,增強樂器表現力。1847年,波姆規定笛子的長度66厘米為內徑2厘米的約33倍,使這一樂器標準化。這些改良措施使長笛日益完美,具備了豐富柔和明亮的音色,寬廣的音域範圍,這種長笛被稱為“波姆式長笛”流傳至今。21世紀,長笛已被認定為完全定型。
長笛種類
◆中音長笛
1854年為波姆所創制的G調笛。基本形制是將C調長笛放大加長,指位指法不變。G調長笛長82.75厘米,內徑為2.6厘米,音域g~c3。發音豐厚甘醇,洪亮有力,聽起來頗似圓號。在室內樂、重奏及交響樂中佔有重要地位。
◆低音長笛
C調,比標準長笛低一個八度,笛頭下端的管,拐兩個彎而直下。在近代作品中,它的地位日趨重要,尤其是在長笛合奏中,能使音色渾然一體。
長笛演奏方法與技巧
◆音域、音色
長笛音色柔美清澈,音域寬廣:中、高音區音色明朗;低音區音色婉約;演奏技巧華麗多樣,在交響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,是重要的獨奏樂器。
古六孔橫笛的音域僅有兩個八度多。之後經改革,19世紀初為音域d1~a3,有完全的半音階。波姆長笛音域擴展為c1~d4。現代長笛製作日精,指法屢有創新,專業型笛尾加長,可下行至b音,此與吹奏#f4等泛音有關。因此音域擴展為b~#f4,共44個半音。
長笛的音域很廣,各音區之間的音色和表現力差別較大,氣息的運用也各有不同。低音區非常柔和,一般不演奏較強的旋律,需要氣息的壓力小,但耗氣量大。中高音是最好的音區,音色柔美溫和,透明純潔,很富感情,可以隨心所欲地作各種力度表現,氣息的消耗不大,運氣的掌握也較容易。高音區音色清晰開朗,顯得特別鮮明,在強奏時能獲得華麗的效果,但氣息需要較強的支撐力,耗氣也大。
◆長笛演奏
長笛在演奏時,雙手持笛,坐立皆可,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,雙唇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,氣流集中衝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°角發其特殊技巧有:
泛音:用放鬆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、十五度音,產生類似弦樂器的清音效果
滑音: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,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
同時哼唱: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
模擬打擊樂:快速拍打音鍵,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“嗒”聲,可發出模擬打擊樂的聲音效果
呼嘯奏法:口含全部吹口,快速大量吹氣,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,造成嘯聲效果